“黃河玉石之美——碧村與清涼寺出土的公元前兩千紀玉器展”,,于當?shù)貢r間7月23日在亞美尼亞歷史博物館開展,來自山西興縣碧村與芮城清涼寺遺址出土的50余件史前玉器亮相,。這也是中國古代文物在亞美尼亞的首秀,。
展覽由山西博物院與亞美尼亞歷史博物館聯(lián)合策劃,精選的50余件史前玉器,,涵蓋玉璧,、玉鉞、玉琮等典型器類,,展現(xiàn)中華文明初現(xiàn)時黃河流域遠古先民的智慧與信仰,。觀眾可從中感受玉器從裝飾品升華為禮制符號,最終成為中華文明精神標識的深刻歷程,。
這是中國古代文物首次踏上亞美尼亞的土地,。山西博物院院長王曉毅介紹,玉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展覽以玉器為媒介,向世界展示中華玉文化的精神內核,,讓亞美尼亞觀眾近距離感受東方文明的獨特魅力,。
芮城清涼寺遺址、興縣碧村遺址這兩大黃河畔的玉文化“雙子星”首次“合璧”展出,,是該展的一大亮點,。清涼寺遺址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其玉器來源廣泛,,融合了良渚文化,、紅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多元因素,見證了玉文化的早期交流與融合,,展現(xiàn)了中華玉禮制從萌芽到成型的過程,。碧村遺址則時代稍晚,是見證距今4000年左右中華文明進入國家形態(tài)的關鍵遺址,,其玉器文化與清涼寺,、陶寺遺址一脈相承,共同構成黃河玉文化的早期脈絡,。
展品中的璧,、琮、圭,、璋,、璜、琥等玉禮器,,引人注目,。清涼寺出土的超大型璧,是禮制傳承的“活化石”,。王曉毅介紹,,玉器是中華禮制的物質載體,此次展覽通過玉之六器,,向亞美尼亞觀眾傳遞中華文化溫潤,、內斂、和諧的核心特質,。
亞美尼亞共和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此次展覽不僅是文化交流的盛事,,更是兩國友誼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