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哀思、緬懷故人,,需要的是靜思懷想和心誠意至,。掃去一方塵埃,擦亮一張照片,,放上一束鮮花,,說出一段真心話,這樣的祭祀方式既不擾逝者清凈,,又能沉淀生者的心靈,。
當然,移風易俗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改變過程,,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刀切”,除了要公眾主動順時應勢,、轉變觀念外,,還需社會管理給力。在保持對傳統(tǒng)風俗尊重的同時,,尤應通過行政方式的轉變,、公共服務的提升,不斷滿足公眾的殯葬需求和祭掃要求,。比如,,墓園和安息堂在提供便民服務的同時,可以用鮮花,、綠植等換取人們手中的紙錢,、冥品;即便是對堅持用傳統(tǒng)方式祭掃的人們,,也不該過于強制,而應提供固定的焚化地點和專業(yè)的焚化爐,,最大限度地杜絕“次生傷害”,。又如,可以開通微信掃墓,、虛擬社區(qū)拜祭等新穎方式,,在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的判斷取舍,從而讓文明祭掃成為常態(tài),。
(責編: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