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我省啟動石窟寺專項調查,,對省內1911年以前開鑿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不可移動文物展開調查,。當日,山西省石窟寺專項調查動員暨培訓會議在山西省文物局召開,,專項調查到明年6月底前全部結束,。
我省石窟寺專項調查范圍,主要是全省1911年以前開鑿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不可移動文物,,重點為宋代以前石窟寺,。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既包括對已登記的石窟寺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也包括調查,、登錄新發(fā)現(xiàn)的石窟寺不可移動文物,。
調查內容包括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基本情況,、保存狀況和主要風險、保護管理情況,、安全防范情況,。參與此次調查的隊伍包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云岡石窟研究院和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調查采取分組包市的方式:省考古研究院負責臨汾、晉城,;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負責陽泉,、晉中;云岡石窟研究院負責大同,、朔州,、忻州、呂梁,;山西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負責長治,、運城、太原,。調查組任務分工為病害調查及評估,、地質調查及評估、基礎信息及考古調查,、測量與繪圖,、圖像采集與處理。從現(xiàn)在開始到明年3月底,,完成石窟寺野外調查和數(shù)據(jù)信息登錄,,明年4月到6月完成調查資料的整理匯總和調查報告編制。
云岡石窟研究院文博研究員李雪芹介紹,,據(jù)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數(shù)據(jù),,山西有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石窟石刻類1112處,,石窟寺244處,時代從北魏到明清,。
山西省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程書林表示,石窟寺是我國重要的文物類型,,分布廣泛,、規(guī)模宏大、體系完整,、內涵深厚,,是我國輝煌燦爛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中華文明同其他古代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見證。2019年8月和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考察調研敦煌和云岡石窟,,作出重要指示。10月,,國家文物局決定組織開展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趙杰,代表專項調查小組表態(tài):山西省石窟資源豐富,,在我國古代石窟,、造像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省的特色文物資源,。此次石窟寺調查不僅可以為我省石窟寺保護,、研究與利用打下扎實基礎,而且可以培養(yǎng)出一批從事石窟寺考古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