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伴隨著南通道管幕段最后一模主體頂板澆筑完成,,由中鐵十四局二公司承建的迎澤大街下穿火車站通道建設工程取得新進展,,管幕段主體結構順利完工,。這意味著,,南北下穿通道的堅固“外殼”現(xiàn)已成型,,開挖中間土體并完成路面施工后,,最終將形成下穿隧道,。
迎澤大街下穿火車站通道建設工程是迎澤大街東延的控制性工程,是我市向東拓展的主通道之一,。不久的將來,,迎澤大街將在火車站的南北兩端“分叉”,形成南北各一條單向行駛的下穿通道,,繞過火車站區(qū)域后再“合并”,。下穿工程主要包括下穿太原站兩條463米的通道,其中暗埋段南北長分別為102.5米,、107.6米,。施工中,采用的是新管幕法施工工藝,,這是我國新興的暗挖工藝,。采用這種工藝下穿火車站在全國尚屬首次,沒有任何現(xiàn)成經(jīng)驗可以借鑒,。這樣做降低了施工風險,,又不影響火車站的正常運營。
施工中,,首先要完成南北通道40個管洞的盾構施工,,再將這些鋼管小通道分別切割、焊接,,彼此進行“穿針引線”,,連成兩個類似手鏈形狀的整體通道。之后,,施工人員還要在狹小的通道內(nèi)綁扎鋼筋,,再整體澆灌混凝土,最終形成永久的堅固“外殼”,,也就是新管幕,。這個新管幕將永久成為下穿通道主體的一部分。最后,,便可開挖新管幕中間的土體,,進行路面施工,最終形成下穿隧道,。去年10月,,南北通道的盾構施工全部完成。
去年11月,,工程開始正式的鋼管切割,,在鋼管切割的同時穿插進行了三角區(qū)注漿加固、三角區(qū)弧板焊接,、鋼管變形監(jiān)測等一系列工序,,項目工期緊,、任務重、標準高,、難度大,。鋼管切割焊接安裝環(huán)節(jié),施工技術難度較復雜,、拼裝精度要求高,。承擔施工的技術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4歲,如此年輕的團隊,,卻有著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良好的專業(yè)技術,,執(zhí)行力非常強。
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安全,,管幕段主體結構鋼管的切割、支護及主體結構施工按照縱向分段,、水平分層施工,。從鋼結構設計、專家論證,,到與鐵路部門等配合,,作了細致周密的研究與部署,確保鋼管切割的安全,、有序,、優(yōu)質、高效,。施工期間,,最大的困難就是空間狹小,有效施工空間僅有1.2米,,鋼筋綁扎工人要半蹲式作業(yè),,與鋼管切割交叉作業(yè),管內(nèi)小型機具多,,鋼筋運輸不方便,。為了順利進行管幕段施工,施工參與各方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在今年5月20日完成最后一模頂板混凝土的澆筑,。目前,新管幕中間的土體開挖,,以及水溝,、防撞墻,、設施,、雨棚等剩余作業(yè)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可確保如期完成下穿整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