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 >> 健康頻道

孩子出現“五不”行為 可能是孤獨癥

三歲前干預至關重要

來源:央視新聞 2025年04月04日 09:25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關注日”,。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類發(fā)生于兒童早期并持續(xù)終生的神經性發(fā)育障礙,?;純和鶗锰貏e的方式感受世界,他們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用音樂打開孤獨癥兒童心扉

  “世界孤獨癥關注日”前夕,,江蘇南京舉辦了一場“星星的孩子”交響音樂會,孤獨癥兒童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完成了音樂表演,。

  本場音樂會的節(jié)目編排獨具匠心,,特殊教育學校師生們帶來的音樂舞臺劇《星星的媽媽》,,以深情的演繹展現了孤獨癥兒童家庭的堅韌與付出;孤獨癥小朋友勇敢走上舞臺,,表演了音樂舞臺劇《我的快樂校園生活》,,展示了身患孤獨癥的孩子們接受康復治療后,重新回歸校園的喜人場景,。

  今年11歲的孤獨癥患兒張良博宇是音樂舞臺劇《我的快樂校園生活》的主要演員之一,,3歲的時候家人發(fā)現他出現不合群、語言少,、行為刻板等情況,而且隨年齡增長,,癥狀并沒有得到改善,。2022年開始到專業(yè)的醫(yī)療康復機構接受音樂治療與心理干預相結合的系統(tǒng)治療。

  音樂治療師張靜:以音樂為媒介配合心理干預,,通過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和諧的聲音,,有效調節(jié)孩子的情緒,,緩解焦慮和壓力,提高溝通表達的技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生活,。

  經過多年的系統(tǒng)干預,如今張良博宇數學計算,、讀書識字,、語言溝通、社會交往都很好,。和正常孩子一樣,,也能自己上下學、買東西,。

  患兒媽媽張麗:他比去年表演進步了很多,,看他在臺上唱呀跳呀,作為家長真的開心知足,。我的孩子現在有好多好朋友,,以前最擔心孩子的社交問題,現在跟小朋友一起玩得比較好,。

  在活動現場,,醫(yī)護人員發(fā)布了以“理解接納、平等尊重,、專業(yè)支持”為核心內容的《愛星公約》,,倡議全社會共同構建孤獨癥兒童友好環(huán)境,。

  關愛孤獨癥兒童守護“星星的孩子”

  連日來,浙江,、廣西,、內蒙古等地舉辦各種活動,為孤獨癥患兒送去關愛,。

  世界孤獨癥日前夕,,廣西啟動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通過實施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提升,、教康融合,、家庭暖心三大行動,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建立孤獨癥兒童的篩查,、診斷、康復,、教育,、保障、關愛服務網絡,。

  今年,,江蘇將在無錫、蘇州,、常州等9個地區(qū)試點,,每個縣區(qū)至少設立1所特殊教育學校接收孤獨癥兒童,實行孤獨癥學生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將孤獨癥人群關愛服務年齡段擴展至全生命周期,。

  在內蒙古赤峰市,紅十字會公益團隊帶著AI教具等物資走進孤獨癥兒童康復中心,,機器人教具與孩子們互動,,AI精準識別孩子們的表情,讓孩子們在無社交壓力的環(huán)境下開心游戲,。

  內蒙古赤峰市紅十字會靳芯:結合現在的一些科技和先進的AI技術,,我們也相應匹配了一些針對當下孤獨癥兒童的輔助教具,做了一些捐贈,。

  認真,、耐心和擅長重復,是孤獨癥孩子的天賦,。在杭州這所培智學校的數據標注課堂,,10余名學生正全神貫注操作電腦,用不同顏色的標記精準識別陶瓷文物圖片上的病害痕跡,。這種被稱為“人工智能訓練師”的工作,,要求標注員通過圖像標注,,教會AI識別殘斷、裂縫等文物特征,。

  專家義診普及孤獨癥兒童家庭康復技巧

  在重慶,,當地醫(yī)院積極開展義診、篩查,、咨詢等公益活動,,為孤獨癥兒童及家庭送去溫暖。

  在重慶南川,,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的醫(yī)生為前來問診和咨詢的孩子和家長,,進行了語言能力篩查和社交互動測試,并向家長普及了家庭康復技巧,。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副院長陳立:針對他們不同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分型,,進行不同教育計劃,包括家庭養(yǎng)育的計劃,,都要進行一些個性化調整。

  家長鄭春麗:老師給我們講了,,要一步一步引導他去做,,讓他自己完成一個事情,有成就感,。

  近年來,,隨著各類公益活動的持續(xù)開展和科普宣傳,社會對孤獨癥的認知水平顯著提升,。同時國家也專門出臺了《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8年)》,,通過開展康復服務提升、教康融合和家庭暖心三大行動,,全面完善孤獨癥兒童康復服務體系,。

  孤獨癥有“五不”早期識別法

  據統(tǒng)計,我國孤獨癥患者已超1300萬人,,發(fā)病率約為1%,,且男性多于女性。醫(yī)學專家表示,,孤獨癥患兒三歲前的康復訓練對于改善癥狀至關重要,。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介紹,孤獨癥有“五不”早期識別法,,如果孩子出現以下行為,,家長需要警惕:

  第一個“不”叫作不看或者少看,也就是說交流的時候,,他和你眼神對視很少,。

  第二個“不”叫作不應或者少應,,你喊他的時候,和你沒有相應的回應,。

  第三個“不”叫作不指,,比如說有的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就指著東西要拿這個或那個,,但是孤獨癥的孩子這種指也會少一些,。

  第四個“不”就是不語或者少語。

  第五個“不”就是不當,,包括他會有重復的一些行為,、刻板的行為,反復打頭或者說原地轉圈,。

  目前孤獨癥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康復訓練是改善癥狀的有效方法。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如果早期開始做康復訓練,,特別是三歲之前能夠開始訓練,,對于減輕他的核心癥狀還是特別重要的。這些孩子經過訓練之后,,很多孩子可以正常上學,。

  研究顯示,高齡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藥或接觸化學物質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獨癥的風險。

  北京大學第六醫(yī)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80%可能和遺傳會有關系,,它是遺傳和環(huán)境交互作用所導致的一種疾病,。他一般在出生之后就會有一些異常,可能三歲之前就會表現出癥狀,。(總臺央視記者張萍龍曉勤)

(責編:張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