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晉祠天龍山,躍升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成為全國同時擁有這三個國家級榮譽稱號的12家單位之一,;難老泉水自然復涌,晉祠煥發(fā)青春,,近一周內(nèi)晉祠日均接待量達6000人次以上……我市文博領域好消息不斷,。在此基礎之上,1月21日,,我市文博場館的春節(jié),、元宵節(jié)文化活動安排出爐,推出線下活動83項,、展覽52項,,線上活動33項、展覽103項,,營造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在博物館里過好年。
結(jié)合兩節(jié)傳統(tǒng)文化特性和太原文化特色,,以百館賀新年為引領,,節(jié)日期間推出展覽活動271項,豐富內(nèi)涵,、擴大外延,,把38處國保的深厚底蘊挖掘出來,,把博物館之城的豐厚文化闡釋出來。晉祠,、天龍山,、太山、晉商博物院,、雙塔博物館等重點場館,,將增設購票、入口通道,,針對不同游客需求,提供專家,、外文,、高級、中級,、初級5級講解服務,。
1月29日至2月12日,晉祠博物館推出8場“愛育童心,,筑夢未來”活動,,包括木版年畫體驗、非遺剪紙創(chuàng)作,、非遺“戳戳樂”,、綢緞堆疊宋代彩塑侍女像、豆拼水鏡臺,、版畫拓印體驗,、國潮積木搭建古建、元宵節(jié)花燈制作,,追尋傳統(tǒng)年俗,,感受幸福年味。蛇舞獅躍鬧新春,,以舞獅慶典的形式祈福納祥,;話劇《唐風晉韻話晉祠》,演繹華夏文明的輝煌篇章,;晉腔晉韻賀新春,,共賞傳統(tǒng)晉劇的韻味與深度;祠樂悠揚頌華章,,民樂表演帶來韻律之美,;蛇年大“集”賀新春,特設游戲互動體驗區(qū),,游客可現(xiàn)場參與,、互動體驗趣味項目,,在游戲中感受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龍吟長空福高照,,“舞龍”大賽邀請游客一同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打造了“晉陽古韻”系列活動,包括游客親手書寫春聯(lián)或福字,,專業(yè)老師指導創(chuàng)作既有傳統(tǒng)文化韻味又不失現(xiàn)代感的金箔畫作品,,使用傳統(tǒng)材料親手制作各式花燈。1月29日,,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推出“復興路上,,國寶歸來”“美成天龍——天龍山石窟數(shù)字復原展”專業(yè)講解員免費講解服務,并為游客免費贈送圖冊,。
雙塔博物館“雙塔喊你過大年”活動形式多樣,。迎新納福送吉祥,特邀書法和剪紙愛好者揮毫潑墨,、創(chuàng)意剪紙,、共話年俗;“我是雙塔小小講解員”實踐活動,,讓孩子在講解過程中深刻了解歷史,,觸碰歷史;繪雙塔風彩,,帶領青少年制作燒箔畫,;“童心筑夢”雙北學子創(chuàng)意花燈展示,學子們以航天夢,、愛國情為主題,,利用塑料瓶、紙盒等材料,,變廢為寶,、慧心巧思。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開展“館長帶您游博物館”,,通過館長講解帶游客走進北齊的藝術(shù)世界,,豐富的體驗活動讓節(jié)日充滿趣味。燒箔畫,,讓北齊壁畫所蘊含的文化基因更加古樸,、典雅;壁畫修復,,通過現(xiàn)代修復技術(shù)和方法,,傳承和保護珍貴的北齊壁畫文化遺產(chǎn);瓷器修復,近距離觀察瓷器修復的精細工藝,。
太山博物館喜迎新春,,在1月29日、2月12日不定時舉辦舞龍,、三三叉,、鑼鼓、風火流星等民俗表演,。民歌,、戲劇等藝術(shù)表演,制作寓意團圓,、美好的元宵花燈,,體驗傳統(tǒng)元宵制作、傳統(tǒng)印章制作等活動,,點亮佳節(jié),,傳承文化韻味。
太原市博物館的社教活動,,圍繞傳統(tǒng)節(jié)日展開。筆走銀蛇書妙韻,,選聯(lián),、鋪紙、蘸墨,,筆走龍蛇間,,留龍年瑞氣,啟蛇運新程,;巧做花饃迎新春,,感受黏土的“饃”力,親手捏花饃,;妙剪窗花傳祝福,,將寓意吉祥的圖案刻在紅紙上,賦予窗戶新生命,;蛇歲迎春福滿掛,,做一套趣味的手工掛飾,作為春節(jié)的氛圍擔當,;靈蛇燈影韻華章,,制作迎春燈籠,共慶團圓時刻,。1月30日至2月4日,,每天一場“新年游園會”以“新春有好市”為主題,話年俗,、逛年集,、繪年景,、品年韻、添春歲,、享年趣,,趕一場煙火氣十足的年味市集;“來博物館約會吧”志愿講解,,每日提供4場,,為觀眾帶來深層次講解。
晉商博物院推出“小身材,,大智慧”秤桿的前世今生活動,,讓小朋友了解“秤”的歷史和文化。瓷韻悠長,,彩繪瓷盤,,踏上一場創(chuàng)意工藝之旅;墨拓流芳,,瓦當拓印,,通過墨水和紙張的交融,將文物的美妙圖案,、獨特字體和豐富紋理一一呈現(xiàn),;巧手做燈籠,歡喜迎新年,,體驗中華傳統(tǒng)文化,,感受新年的喜悅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