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今日聚焦

太原寶藏地 "國保"有傳承:古建古跡星羅棋布于并州大地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陳辛華 2024年09月06日 07:54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太原,,山水形勝,、文物富集、人文薈萃,、文脈綿長,。大批古建古跡,,如滄海遺珠,星羅棋布于并州大地,。

  太原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41處,,其中,“國?!?8處,。沒錯,就是這個“?!薄珖攸c文物保護單位,,是“國保”,,更是“國寶”,。若在街頭相遇,你可要讀懂它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信息,。

  “國?!比腋?/strong>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對不可移動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護級別,,涵蓋的文物類型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皣,!本哂兄卮髿v史、藝術(shù),、科學(xué)價值,。

  太原市“國?!奔业棕S厚,先欣賞一下“全家?!?。

  第一批“國保”1處:晉祠(宋),。

  第四批“國?!?處:龍山石窟(元)。

  第五批“國?!?處:晉陽古城遺址(春秋至五代),,竇大夫祠(元至清),天龍山石窟(東魏至唐),。

  第六批“國?!?處:王家峰墓群(南北朝),狐突廟(宋至清),,凈因寺(金至明),,清源文廟(金至清),不二寺(金),,明秀寺(明至清),,多福寺(明至清),永祚寺(明至清),。

  第七批“國?!?0處:古交遺址(舊石器時代),婁煩古城遺址(戰(zhàn)國),,帖木兒塔(元),,崇善寺大悲殿(明至清),陽曲大王廟大殿(明),,唱經(jīng)樓(明至清),,晉源阿育王塔(明),晉源文廟(明至清),,清徐堯廟(明至清),,辛莊開化寺(明至清),古交千佛寺(明),,太原純陽宮(明至清),,太原文廟(清),太原大關(guān)帝廟(明至清),,太山龍泉寺(明至清),,前斧柯懸泉寺(明至清),太原清真寺(明至清),太原天主堂(1905年),,山西大學(xué)堂舊址(1904年),中共太原支部舊址(1924年),。

  第八批“國?!?處:童子寺遺址(北齊至唐),蒙山開化寺遺址(北齊),,陽曲軒轅廟(明,、清),高君宇故居(1896-1912),,山西督軍府舊址(1916-1937),。

  龍山石窟與童子寺

  龍山又名青龍山,位于風(fēng)光秀麗,、重巒疊翠的太原西山,,《漢書·地理志》載,“龍山在西北,,晉水所出,,東入汾?!彼?,至少在漢代就有“龍山”之稱。

  在前山,,最引人注目的當(dāng)屬龍山石窟,。這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題材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純道教石窟,,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共有9窟,,道教人物雕像65尊,,分圓雕、高浮雕和淺浮雕,,藻井圖案有二龍戲珠,、五龍圖、雙鳳圖,、雙鶴圖等,,題材豐富、技藝精湛,,是我國元代石刻代表作,。

  童子寺始建于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是高僧宏禮受北齊文宣帝高洋敕命興建,,規(guī)模宏大,。唐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專程來龍山贍禮童子寺及大佛,后又派專使為大佛賜披袈裟,,童子寺因此聲名遠(yuǎn)揚,。

  童子寺佛閣前,有一座北齊燃燈石塔,,高5.03米,,是亞洲最早的石質(zhì)燃燈佛塔。塔呈平面六邊形,,底部為六角須彌座,,塔身雕有盤龍,圓形燈座上鑿有六角燈室,。據(jù)史料記載,,燃燈石塔的燈火,光照十里晉陽城,。

  晉陽古城遺址

  時間回?fù)?500多年,,公元前497年春秋中晚期,晉陽城始建,,歷經(jīng)漢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火燒水灌毀滅。至此,,一座歷經(jīng)1500余年的繁華城市塵封于地下,。

  從建成到廢棄,晉陽城連續(xù)1500年,,城址沒有大移動,,突然地焚毀和后期破壞較少,使其成為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遺存埋藏豐富的古代城市遺址,,特別是唐五代時期的都城遺址,相伴而生的城池遺址,、宗教祭祀遺址,、墓葬遺址,三部分保存完好,,相互依托,,內(nèi)涵豐富,構(gòu)成了完整、全面,、系統(tǒng)的晉陽文化遺存,。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唯一可以完整展示唐代都城布局的大型文化遺址,晉陽古城遺址歷年來發(fā)掘多處城墻,、建筑基址,、手工業(yè)作坊等遺跡,出土了漢白玉佛像,、金剛經(jīng)殘碑、鴟吻,、經(jīng)幢,、陶瓷器等大批珍貴文物。晉陽古城遺址,,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原大關(guān)帝廟

  太原大關(guān)帝廟,位于迎澤區(qū)廟前街36號,。據(jù)清道光二十三年《陽曲縣志》記載,,“關(guān)帝廟在城共有二十七座”,廟前街的關(guān)帝廟,,是我市規(guī)模最大,、形制最為完整的一座,故稱大關(guān)帝廟,。

  大關(guān)帝廟坐北朝南,,二進(jìn)院落布局,占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廟院平面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中軸線上由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崇寧殿,、春秋樓,,兩側(cè)為鐘鼓樓、廊房,、配殿,、配樓。2013年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guān)帝廟,,作為明清時期官辦的主要場所武廟,反映了我國古代城市禮制性建筑布局的特征,,其金元基址也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宋代太原建城以來最早的實物史料,,是太原繁華與興盛的見證。

  作為太原唯一的一處“萬里茶道”遺產(chǎn)提名點,大關(guān)帝廟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yù)備名單》,,是晉商“萬里茶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凈因寺“土堂怪柏”

  凈因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區(qū)上蘭土堂村,依山而建,,西靠西山,,東毗汾河,北為烈石口及竇大夫祠,。

  寺內(nèi)藏有創(chuàng)建于金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的晉陽第一土佛,,俗稱“土堂大佛”。寺內(nèi)碑文記載:漢時土山崩裂后,,呈現(xiàn)出一土丘如同佛像,,傳為山崩佛現(xiàn),乃佛教“凈土”之因緣,,因此建寺,,名為凈因寺。

  寺院坐北朝南,,二進(jìn)院落,,占地面積5700余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布列有山門,、南殿,、韋陀殿、大雄寶殿,。大佛閣,,位于一進(jìn)院落,坐西朝東,,閣內(nèi)中央土雕大佛,,高約10米,結(jié)跏趺坐,,神態(tài)安詳,,名躁晉陽。二進(jìn)院落大雄寶殿內(nèi),,塑有三世佛,,東配殿為十八羅漢朝觀音,西配殿塑地藏王菩薩和十殿閻君,。

  院內(nèi)殘存古柏兩株,,枝干龍飛鳳舞,稱“土堂怪柏”,,為“古晉陽八景”之一,。凈因寺曾是傅山先生隱居,、修行、著書和行醫(yī)之處,,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責(zé)編: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