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dāng)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今日聚焦

聚焦2024年山西省旅游發(fā)展大會:太原寶藏地 晉陽遺絕響

來源:太原日報 作者:顧晨 2024年07月24日 07:30

  一座城市的氣質(zhì),,取決于它的文化,,而城市的文化,則取決于城市的歷史,。

  太原,,古稱晉陽,,在金戈鐵馬中構(gòu)建,又在火焚水淹中毀滅,。從公元前497年入史到公元979年毀滅,,在這將近1500年的光輝歲月里,晉陽極盡鋒芒,,以一城之力豐富了華夏歷史的內(nèi)涵,,它先后被譽為趙國初都、東魏霸府、北齊別都,、盛唐北京,、五代雄藩……

  古城尋蹤

  晉陽古城,是太原的根,。

  晉陽古城遺址,,位于晉源區(qū)太原東、西兩山之間約200平方公里區(qū)域,。2001年6月25日,,國務(wù)院公布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一方方厚重的筒瓦,,一尊尊生動的造像,一幅幅艷麗的壁畫……無不述說著三晉文明的輝煌,。晉陽古城遺址的發(fā)掘,,讓我們觸摸到了三晉文明的歷史脈絡(luò);晉陽古城的考古,,讓我們再次聽到了晉陽文明那不曾遠(yuǎn)去的鏗鏘足音……

  晉陽古城遺址包括城池遺址,、宗教寺觀遺址及墓葬遺址三部分。

  根據(jù)文獻(xiàn)和考古調(diào)查,,城池遺址基本框定在東西約6公里,、南北約4公里的范圍內(nèi),城墻總長度約20公里,,面積20余平方公里?,F(xiàn)地表殘存及考古調(diào)查確認(rèn)的遺跡有:西城墻中段、西城墻護城河,、西南城角,、西北城角以及在城區(qū)范圍內(nèi)的多段城墻夯土遺跡、建筑基址,、水利設(shè)施等,。古城遺址年代久遠(yuǎn),其原貌已不可窺見,,卻依然透露出莊嚴(yán)與厚重,。

  寺觀遺址是城市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晉陽古城以西的呂梁山支脈龍山,、天龍山一線,,古剎名寺一如珠貝。懸甕山下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園林晉祠,、南北朝至隋唐期間石窟藝術(shù)的集大成者天龍山石窟,、蒙山大佛前的千年古寺開化寺,、龍山童子寺及其燃燈塔、曾發(fā)現(xiàn)“五重棺槨”的太山龍泉寺……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晉陽古城周邊,,至今閃耀。

  墓葬遺址主要在西山東麓,,北到閻家溝,,南至王郭村,南北約30公里,、東西約3公里范圍內(nèi),,分布密集,時代同晉陽城興衰相始終,。重要發(fā)現(xiàn)有:金勝村晉國趙卿墓及其附葬的車馬坑,、晉源果樹場大型漢墓、王郭村北齊婁叡墓和隋代虞弘墓等,。近些年,,在東山前坡,陸續(xù)發(fā)現(xiàn)徐顯秀墓,、狄湛墓,、厙狄業(yè)墓等北齊墓葬,將晉陽古城墓葬區(qū)擴展至東山地帶,。

  晉陽古城雖然被埋地下,,但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名城重鎮(zhèn),它在中華文明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近些年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西晉古城墻,、北齊大明殿遺址,、隋朝惠明寺舍利塔等眾多古跡,,不斷震撼著考古界。

  古城興衰

  一座晉陽城,,半部華夏史,。

  公元前500年,晉國六卿之一的趙簡子命家臣董安于在晉水之北筑城,,歷3年而成,,謂晉陽城,內(nèi)建晉陽宮,,并在此定都70余年,。當(dāng)時的晉陽城,地處汾河谷地,,山環(huán)水繞,,物產(chǎn)豐富,,城堞高聳,固若金湯,,雄踞于晉國北部,,趙氏憑借它內(nèi)制諸卿,外控諸戎,,奠定了趙國基業(yè),。

  烏飛兔走,珠流璧轉(zhuǎn),,晉陽城歷秦,、漢、魏,、晉,、北朝逾千年,既享受著“東帶名關(guān)”的寧靜與富庶,,又作為戰(zhàn)略要地經(jīng)歷著摧殘與重建,。它曾是漢文帝劉恒的龍潛之地,也是劉琨招兵募馬的大本營,,還是東魏霸府北齊別都,,高歡在此修建的大明宮、晉陽十二宮,,為晉陽城在隋唐盛世的輝煌做足了鋪墊,。

  唐代是晉陽城最為輝煌的時代,形成了“跨汾連堞”,、三城并舉的宏大格局,,成為當(dāng)時僅次于長安、洛陽的第三座城市,,謂之北都,。“并州汾上閣,,登望似吳閣,。貫郭河通路,縈村水逼鄉(xiāng),。城槐臨枉渚,,巷市接飛梁?!卑彩分畞y后游歷至?xí)x陽的福建詩人歐陽詹如此寫道,。遙想當(dāng)時,晉陽城一派壯麗景象:一橋橫跨,,汾水之上樓船往來,、漕運繁忙,;三城層環(huán)、東城西隅隔河互峙,;綠蔭蔽城,、街衢寬闊、閣樓連排,、屋檐角翹,、華光流金;坊里形制劃一,、渠水縱橫,、人群熙攘,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fēng)光,。

  唐代覆亡后,,后唐、后晉,、后漢,、北漢,政權(quán)交替頻繁,,晉陽成為亂世強藩,。

  969年,宋太祖趙匡胤親臨晉陽城下,,用晉水,、汾水筑堤灌城,未能攻克,,十年后宋太宗趙光義率兵北伐,,北漢投降。趙光義強迫晉陽城百姓遷出城外,,放火焚城,。次年又引汾水、晉水浸灌,。就這樣,,存在了近1500年的繁華都市,,宏壯堅固的晉陽城闕,,在火焚水淹中化作丘墟。

  趙光義的短視,,令大宋王朝北部失去最堅固的屏障,,遼人長驅(qū)南下,再無雄城阻隔,。兩百年后,,人們猶有余恨,。一代文宗元好問過此,撫今追昔,,寫下“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煙云中”的落寞之句,他同時發(fā)愿,,“幾時天下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晉陽”。

  古城重生

  穿越歷史,,風(fēng)華猶存,。晉陽古城已慢慢醒來。

  太原古縣城是建筑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歷史文化古城,。這座城建于明洪武八年,,規(guī)模只有原晉陽城的二十分之一。因其整體格局如同頭北尾南振翅高翔的鳳凰,,也名為“鳳凰城”,。

  2021年,始建于明代的太原古縣城歷經(jīng)8年修復(fù)后正式開放,,修復(fù)的明太原城周長3732米,,城高11米,有4座城門,,城門外的甕城,、甕城門洞、門額匾書也一如舊制,。城外環(huán)有護城河,,綠植中點綴小橋、雕塑等,,“繞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脈香”,山城河融為一體,,傳達(dá)出千年古城重生的堅韌,。

  2024年1月,晉陽古城遺址南側(cè)奉宣街大夏門內(nèi),,太原第101座博物館——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正式落成,。

  這座藏身于城墻里的博物館,以展示晉陽城歷史文化為核心內(nèi)容,,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個個還原的考古場景,將晉陽古城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深埋于地下1000余年的晉陽古城,,在歲月的侵蝕中靜靜訴說著錦繡太原的前世崢嶸,,發(fā)掘好、保護好,、整理好,、闡釋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歷史信息,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p>

  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偉表示,,下一步,,太原將立足晉陽古城遺址,抓緊建設(shè),、完善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挖掘研究闡釋歷史信息、發(fā)展理念,、精神品格,,賦予時代價值,講好晉陽故事,、三晉故事,,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責(zé)編:田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