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wǎng) >> 今日聚焦

來自創(chuàng)城一線的新聞故事 | 家風拂潤文明花

來源:太原新聞網(wǎng) 作者:記者 張慧 2023年11月30日 07:42

  創(chuàng)建文明家庭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是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太原市堅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積極組織開展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以及各類文化宣傳活動,,引導(dǎo)廣大家庭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以好家風支撐起好風氣,,在社會推動形成了愛國愛家,、鄰里互助、孝老愛親的文明家庭新風尚,。

  發(fā)揮榜樣作用 凝聚向善力量

  榜樣是一座燈塔,,給人方向,激勵前行,。

  55歲楊竚的家庭,,2016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她用幾十年如一日的行動詮釋了“小愛成就大愛”的實質(zhì)和內(nèi)涵,。

  上世紀80年代,,楊竚和丈夫梁衛(wèi)東相知,、相愛,,大學畢業(yè)后,兩個相愛的年輕人喜結(jié)連理,,并在1993年迎來了愛情的結(jié)晶,??商煊胁粶y風云,兒子長到一歲多時,,楊竚發(fā)覺孩子和普通孩子不一樣,,經(jīng)過醫(yī)院全面檢查后,確診孩子患有腦癱,。

  生活遭遇坎坷,,楊竚沒有抱怨,而是鼓起勇氣,,為孩子治病,。兒子不會走路,楊竚和丈夫就一點一滴地演示走路的要領(lǐng),,幫助孩子協(xié)調(diào)四肢,。孩子沒有學上,楊竚就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找,,最終校方被她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打動,,為孩子解決了上學問題。一路呵護,,一路扶持,,從小學到大學,楊竚和丈夫引領(lǐng)著孩子艱難前行,。其間,,有苦痛,有欣慰,,在雙向愛的奔赴下,,現(xiàn)在孩子找到了工作,融入了社會,。

  在我市,,類似于楊竚這樣的先進典型還有很多。他們中間有揉肩挑重擔,,苦心育桃李的郭瑞,,詩書傳家、筆耕不輟的高中昌,,傳遞愛意,、溫暖如光的陳雪蓮……這些家庭或孝親敬老、傳承孝道,,或熱心公益,、積極助人,或愛崗敬業(yè)、尚德尚廉……他們?nèi)缤瑹羲话?,閃亮著精神光芒,,傳遞著無窮的道德力量。

  創(chuàng)新活動載體 弘揚時代新風

  我市通過多種形式弘揚好家風,、傳播好家訓(xùn),,引導(dǎo)廣大家庭重視家庭文明和家風建設(shè),讓好家風深入群眾,、扎根基層,。

  結(jié)合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我們的節(jié)日”,市文明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宣傳活動,,倡導(dǎo)市民鄰里互助,、向上向善,自覺培樹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參與者,、示范者、傳承者和踐行者,,以好的家風支撐好的社會風尚,。

  傳承弘揚好家風,需要化無形為有形,,打造看得見,、摸得著的陣地場所。我市立足豐富文化資源,,積極打造各具特色的家風文化基地,。中華傅山園“家教家風創(chuàng)新實踐基地”,通過開展家風培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廣大家庭成員的家庭道德文明水平,,為構(gòu)建和諧社會夯實文化和道德基礎(chǔ)。古交市康巨才老人家風家教基地“康氏民俗記憶館”借助生活化的場景,、日?;幕顒樱罅霌P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通過“陣地+活動”模式,,推進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走深走實。

  與此同時,,我市還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積極開設(shè)“家庭美、家風正,、家業(yè)興”等宣傳欄,借助新聞媒體持續(xù)開展“家事家風”“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故事講述……有聲有色的線上線下活動,,讓蘊藏在文明家庭中的良好家風不斷擴散,、傳播,在全市凝聚起了向上向善精神力量,。

  開展家庭教育 培育文明風尚

  此外,,我市還積極組織各級文明家庭榮譽獲得者走進學校、社區(qū),、景點,,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宣講”“與孩子的心靈對話”“小手拉大手傳承好家風”等活動,引導(dǎo)孩子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推動形成愛國愛家、鄰里互助,、孝老愛親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同時,利用“文明太原”“志愿太原”等微信公眾號,,實時推送家風家教知識,、舉辦線上家庭教育微課堂,引導(dǎo)家長樹立科學家庭教育理念,。還抓住暑假,、寒假等時間節(jié)點,廣泛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倡導(dǎo)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傳播垃圾分類、文明餐桌,、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動物等綠色環(huán)保理念。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伴隨著全市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工作持續(xù)推進,我市將進一步營造良好社會風氣和相親相愛,、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風尚,,為全市匯聚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責編:張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