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趨完善的路網,,四通八達的公交車,,方便快捷的地鐵……市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的城市交通建設不斷提速,,快速路,、高架橋、下穿隧道以及已經投入運營的地鐵2號線,、全面開建的地鐵1號線,,打通了城市的關節(jié),讓我們這個城市從平面交通全面邁向立體化交通,,人們的出行更加便捷順暢,。
路網結構更完善
9月1日早7時,,家住西山地區(qū)的陳先生駕車準時出發(fā),趕往綜改區(qū)上班,。途經虎峪河快速路,、濱河西路、通達橋,,陳先生一路順暢,,很快就到了單位,而三四年前,,他最晚6時30分就得出發(fā),,陳先生如今節(jié)省的半個多小時,就得益于我市路網結構的不斷完善,。
這幾年,,我市的路越修越長,,路網越來越密集,,通達性也越來越高。
2016年,,我市相繼完成了五一路,、濱河西路南延,、臥虎山快速路,、太茅路、馬練營路,、新晉祠路等主干路的改造建設,,提高了城市的南北通行和東西貫通能力。
2017年,,太原南站,、太原站東廣場改造啟動,東中環(huán)北延,,北沙河,、玉門河等8條河道的沿線道路實行了快速化改造,迎澤大街下穿火車站,、雙塔南路,、東峰路北延等110余條、200余公里城市道路改造建設全面推進,,市民出行體驗越來越好,。
2018年,北沙河,、北澗河,、玉門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風峪河等河道的沿線道路快速化改造全面完成,。
2019年的濱河東路南延和2020年完工的東峰路南延,、中心街東延、龍城大街東延等延展性道路工程,,更是拉大了城市框架,。
太原的高架橋越建越多,路網結構日趨完善,,道路四通八達,,通行速度越來越快,想去哪里都很方便,。
出行選擇更多樣
9月2日上午7時30分,,正值上班高峰時段,附近居民郝建軍站在平陽路長風街口等候56路公交車,。十幾分鐘后,,站臺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可太原公交APP顯示,,下一趟車最少還需要兩分鐘才能到達,。
郝建軍焦急之際,一輛未顯示路牌的公交車進站,,路牌亮起后,,大家一看竟是56路,還是一輛空車,。這不是郝建軍的“運氣”好,,而是得益于公交公司的智能調度。
截至今年7月,,我市的公交線路已達256條,,線路總長4000.08公里,,中心城區(qū)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了100%,。除了普通的公交線路,我市還開通了旅游公交專線,、大站快車線路和網約定制公交,,已經成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乘坐公交車,,基本上想去哪里都可以,。
家住柏楊樹街的趙女士在富士康園區(qū)工作。地鐵2號線開通前,,她每天早上6時起床,半個小時后必須出門,,駕車趕往20多公里外的單位,全程需要四五十分鐘,。傍晚下班,因晚高峰道路擁堵,,她駕車需要大約1個半小時才能到家,每月的油費在1000元至1200元之間,。
趙女士說,每天上班時間是算好的,,必須準時出門,,稍晚幾分鐘,就會遭遇早高峰擁堵,,大概率會遲到,。而即便準時出門,,路上遇到事故堵車或雨雪天氣,一般也會遲到,。如果乘坐公交車,因為距離遠,,停靠站點多,,需要兩個多小時,打車的費用則需要50元左右,。
地鐵2號線投入運營后,趙女士早上出門的時間沒有變,,但晚上下班后耗時減半,行程也輕松了很多,。每天,她從家走到地鐵站,,可以當做鍛煉,這對于工作忙碌的她來說,,很難得。
開車有快速路,,地上有公交,,地下有地鐵,,還有8000多輛純電動出租車,,以及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公共自行車和共享單車,,隨著太原全面邁入立體交通時代,人們的出行選擇越來越多樣化,。
交通管理更全面
高德地圖每年都會公布中國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從未受到疫情影響的2019年的數據看,對比中部六省省會城市,,我市交通健康指數排名第一,,為66.1%;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最低,,為1.567,;高峰行程延時指數同比變化下降最高,下降值7.56%,。全國50個主要城市中,,太原市路網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同比下降幅度最大,達7.56%,。
如果說道路和公共交通的建設是立體交通的“硬件”,,那么交通管理就是立體化交通的“軟件”。提起交通管理,,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交警對交通違法行為的管理處罰,,但市十一次黨代會以來,特別是文明交通綜合治理行動開展以來,,我市對交通的管理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既治標又治本的模式,。
興華南小區(qū)是典型的老舊小區(qū),,有1.1萬余戶居民、3.4萬余人,,日常停車多達2500余輛,。因小區(qū)修建年代較早,設計之初未考慮停車問題,,“上班出不去,,下班回不來”是常態(tài)。
文明交通綜合治理中,,在萬柏林區(qū)委,、區(qū)政府全力支持下,交警萬柏林一大隊與當地街道,、社區(qū),、興華小區(qū)派出所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研判興華南小區(qū)的交通情況,。經多次討論,,大家商定了設置單行、施劃路內車位,、增設禁停黃線等一系列整治措施,,片區(qū)交通秩序在兩個月內得到根本轉變。
像興華南小區(qū)這樣的例子,,在文明交通綜合治理行動中還有很多,。經過3年4批次的治理,我市累計投入近5億元,,完成了全市901條小街巷的綜合治理,,并打造了新屯巷、金剛里,、匯豐、桃園等25個示范片區(qū),,實現了主城區(qū)背街小巷交通環(huán)境質的飛躍,。
除了對小街巷的治理,,信號燈配時調整、車道配置調整,、增加可變車道,、設置二次過街路口、增加綠波協調路段,、設置限時公交道等,,我市最大限度挖掘道路通行潛能,讓立體化的交通更加有序,?!短须妱幼孕熊嚬芾項l例》《太原市交通失信行為聯合懲戒辦法(試行)》等一系列法規(guī)的出臺,使我市交通管理有了更多更具體的標準,,為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讓廣大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