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筷公勺取菜,,然后再拿自己的筷子,、勺子食用,感覺每一口都得細品,,這飯吃起來不僅健康,,而且更有儀式感……"5月26日中午,市民小楊在新建路一家餐廳吃飯時感嘆,。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已成為不少市民的新選擇。
不互相“嫌棄”
30多歲的小楊在私企上班,。當天中午,,她和3個朋友在新建路都江沸騰魚餐廳就餐。上菜前,,服務員特意送來一雙黑色的長筷子,,并提醒大家這是公筷,建議取菜時使用,。
隨后,,大家取菜時都先用公筷,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進餐,,感覺每吃一口都好像是在品嘗美食,特別“尊重”食物,,安心的同時增添了儀式感,。
“這服務不錯,不用我主動張羅了,,要不別人又說我‘嫌棄’他們呀!”小楊平時在外就餐較多,,去年體檢時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藥物治療康復后便特別注意使用公筷公勺,。 “朋友有時候說我有點過了,,但我也是為大家負責,現(xiàn)在新冠疫情還沒結束,,飯店這樣的提醒會讓大家更重視健康,,恰巧也省去了我的‘尷尬’,挺貼心的,?!?/p>
生活更“講究”
上周末,“90后”馬晶晶和家人在百姓漁村南中環(huán)店吃家宴。與以往感覺不同的是,,幾乎每道菜的盤子里都配了一雙公筷,。
“我們一家人在包間用餐,服務員從備餐間出來上菜時,,盤子上都會架一雙筷子,,還提醒我們這是公筷,大家都感嘆真是越吃越講究了,?!?/p>
第一道菜上的是“雞絲涼面”,活潑的小馬主動用公筷給大家拌好,,然后先分給老人,,大家調侃說“服務真到位”。 “使用公筷后,,吃剩的菜肴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做到了‘勤儉持家’”,,小馬說,,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幫助她“瘦身”,,以最美的身姿成為新娘,。
習慣成自然
幾天前,趙女士和同事在人民南路興都酒店聚餐,,歡送老同事,。
“雖然服務員沒有主動提醒說要用公筷,但我們提議后很快便給拿了好幾雙,,而且涼菜和熱菜用的都分開,。同事間雖然都很熟,但用餐使用公筷已成為一種習慣,,一定程度上講,,這就是一種文明禮儀?!?/p>
趙女士在事業(yè)單位工作,,特別理解和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她給上中學的兒子做午飯,,也會按照份量用餐盤盛放,,水果也會分開幾樣放在小果盤里。
“就是想著讓孩子能均衡營養(yǎng),、合理搭配,,利于他養(yǎng)成好習慣,也挺有儀式感的?!壁w女士說,,抗擊疫情期間,大家的衛(wèi)生習慣都不錯,,外出聚餐雖然不多,,但各方面都比較注意,特別是吃火鍋的時候,,有些火鍋店會配備長的木筷做公筷,,避免自己的筷子進大鍋里瞎攪和,讓人比較安心,。